一群具有技術、財務、市場或產業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士操作,以其專業能力,協助投資人於高風險、高成長的投資案中,選擇並投資有潛力之企業,追求未來高回收報酬的資金。
目錄
新創的創業過程就像農夫種植作物,想要作物生得好,成長過程中得需灌溉營養資源,在悉心的照料與資源雙重搭配下,才能結出優良的作物,達成win-win的局面。若是缺乏灌溉可能會導致作物品質不良、衰竭、水源漸枯;套用在企業上,加速器亦是如此,提供新創團隊所需的人源及資源,能夠加速成長,生得茁壯。
什麼是創投?創投如何獲利?
Venture Capital (VC)是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簡單來說就是私募股權的一種形式,向具有長期潛力的新創提供股權融資,這些新創通常和科技和創新有關,所以如果今天有人想加盟一間便利商店或咖啡店,往往不會是創投的投資標的。創投的資金通常來自高淨值投資人、大型金融機構、家族企業或是大企業公司。除了向新創提供資金,也通常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資源,例如人脈、各項專業知識分享、人才招聘等。
一般創投公司由兩個主要角色組成:
創投的管理人也被叫做 General Partner (GP),是參與日常運營的人,事務包括尋找適當投資案源、進行投資評估、投資新興且快速成長中的科技公司、協助新興的科技公司開發新產品、提供技術支援及產品行銷管道、承擔投資的高風險並追求高報酬、經由實際參與經營決策提供具附加價值的協助。而資金的主要出資者被叫做 Limited Partner (LP),一般不參與日常的運營,GP 也需要定期向 LP 報告基金的績效及未來報酬。
基金管理團隊通常將資金投資於長期來說具有成長潛力的新創事業或早期企業。由於承擔風險較大,GP會替創業投資基金規畫一個不同產品、不同產業、不同發展階段與不同地區的投資組合,以降低、減少或分散所面對的投資風險,也就是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相對會減少全賠的風險。
若所投資的事業能夠持續成長,而創投公司的獲利就來自於此,目前來說台灣的創業投資事業通常會投資於處於擴充期後的公司,通常會長期持股直到公司IPO(首次公開發行),以取得資本利得。例如聯電、宏碁、合勤、英業達、台積電、華邦、智邦、聯發科技、明碁、華晶科技等,都是創業投資所投資成功的案例。
創業投資所投資的事業區分階段
一、種子期 Seed Stage
產品初創期,創業者僅有獨特的創意、技術或團隊,急需資金從事產品研發及創建企業。此階段投資風險極高,投資額雖不多,但是對產品、技術、研發、團隊充滿不確定性,投資年限可長達五年以上,倘若案例成功,獲利倍數最高。
二、創建期 Startup Stage
產品開發完成尚未大量商品化生產,此階段資金主要在購置生產設備、產品的開發及行銷並建立組織管理制度等,此階段風險很高,大部份企業失敗亦在此階段,因為企業並無過去績效記錄,且資金需求亦較迫切。依產業不同,此階段由六個月至四、五年不等。
三、擴充期 Expansion Stage
產品已被市場肯定,企業為進一步開發產品、擴充設備、量產、存貨規畫及強化行銷力,需要更多資金。但由於企業距離其股票上市還早,若向金融機構融資,須提出保證及擔保品,籌資管道仍屬不易,而創投的資金恰可支應所需。此階段投資期可長可短,短為二至三年,長則可能超過五年,由於企業已有經營績效,投資風險較平穩,因此創投投入最多。
四、成熟期 Mezzanine Stage
企業營收成長,獲利開始,並準備上市規畫,此階段籌資主要目的在於尋求產能擴充的資金,並引進產業界較具影響力的股東以提高企業知名度,強化企業股東組成。資金運作在改善財務結構及管理制度,為其股票上市/櫃作準備。此階段投資風險最低,相對獲利亦較低。
五、重整期 Turnaround Stage
企業營運困窘並已陷入虧損,除需要資金的投入以支持其營運,尚須尋求協助改善其經營管理,必要時創投須介入企業經營,使企業得以於整頓完成後再出售獲利。創投主要工作在協助企業重擬營運計畫、開發新產品,使其轉虧為盈。由於介入較深,創投通常比較不願參與經營陷入危機的企業,此階段投資額及投資期限亦較難評斷。
資訊出自: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
精選台灣創投公司&簡介
你是天使投資人,想加入全台最大天使社群,可點此「識富天使會」了解更多
你是創業團隊,正在尋找早期投資,可點此「識富募資申請」了解更多